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余菊, 张艳, 解燕

余菊, 张艳, 解燕. 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引用本文: 余菊, 张艳, 解燕. 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YU Ju, ZHANG Yan, XIE Yan.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Citation: YU Ju, ZHANG Yan, XIE Yan.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3;R472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

  • 摘要:
      目的  建立医联体成员单位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方法  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29名护理人员进行同质化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资质准入证书。建立医联体成员单位的PICC维护网络,对PICC带管患者实施出院后同质化维护。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成绩,并比较本院门诊维护患者与医联体维护患者的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医联体维护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本院门诊维护患者的维护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与医联体维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维护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8.41%。
      结论  基于医联体的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实施,能够为PICC带管出院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有利于延续护理的开展,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 and to observe its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A total of 29 nursing staff from the member units of the medical alliance were trained in homogenization, and the qualification access certificates were issued after passing the examination.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was implemented for patients with PICC. The theoretical and skill achievements of nursing staff, the maintenance compliance of discharged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and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raining, the scores of theory and skill of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training (P < 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intenance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patient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hose in medical alliance (P>0.05),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medical alliance reached 98.41%.
      Conclusion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ICC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 can provide homogeneous care for patients discharged with PICC,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care and improvement of patients'satisfaction.
  • 2010年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医院能力建设,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2015年4月扬州市委、市政府推动建立由本院为核心医院、10家公立乡镇一级医院为成员医院而组成的区域性医疗联合体,此后本院护理部对医联体成员单位实施半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护理管理和技术帮扶,成员单位的基础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均得到了较大提升[2]。本院同时是江苏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实践基地, 2012年以来共承接了江苏省198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任务。2019年本院在综合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对医联体成员单位实施专科护理同质化管理,特别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的同质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经发放通知、组织申报和拟定日程后,来自医联体成员单位的29名护理人员参与了本次为期1个月的PICC导管维护资质班培训。

    本次培训的师资队伍由本院血液科、甲乳外科2名具有10年以上导管置入与维护经验的护士长和4名江苏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组成,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开班前,培训考核要求均经过统一规定。

    理论课程设置时间为1 d, 主要培训内容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PICC标准化维护、PICC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2019静脉临床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解读、PICC健康教育等[3]。培训开始前及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考试,内容涵盖上述培训专题中基础内容及其他必须掌握的内容,单选题共计100题,每题1分,总分计100分,记录成员培训前后的理论考核成绩。

    理论考核后,将成员分为4组。对照PICC维护操作流程,成员分别在模拟人上进行PICC维护操作考核,实施赋分制,总分100分,记录其培训前技能考核成绩。流程不熟练的成员在旁观其他成员操作和接受老师指导后进行第2轮考核,确保所有护理人员操作流程考核过关,第2次考核结果不计分。

    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过关的护理人员必须在PICC门诊实践,在“老师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完成15例PICC维护操作,同时学习导管维护并发症的处理。门诊实践后再次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记录培训实践后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且完成临床实践任务的护理人员可以申请PICC维护资质,需填写维护资质申请表并书写培训感悟,经带教老师评价和静脉治疗组长审核通过后,可取得维护资质证书。

    建立PICC维护微信群(参加本次培训的护理人员均加入),进行PICC维护知识的共享、导管维护并发症的解答以及带管患者相关情况的沟通交流。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536例PICC置管后患者根据维护意向分为本院门诊维护组、医联体维护组以及当地医院维护组,但当地医院维护组未进行追踪随访,予以剔除。

    制订置管患者PICC维护观察记录本[6], 包括置管记录、维护记录、常见健康宣教内容以及PICC维护网络人员名单与所在医院。所有置管患者从置管时起登记PICC维护观察记录本,住院期间由病房护士填写维护观察记录,出院后由本院门诊护理人员或医联体护理人员填写。带管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做好维护宣教,告知患者维护周期和时间、就近维护医院,并联系医联体维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7]

    统计并比较参与本次培训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理论及技能成绩,确定培训效果。

    统计并比较本院门诊维护患者和医联体维护患者的PICC维护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患者对医联体培训后护理人员的PICC维护满意度,内容包括维护方便、技术水平和健康教育[8], 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种,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系统的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和临床实践操作后,医联体成员单位共有29名护理人员取得PICC导管维护资质,并服务于扬州周边地区的患者。

    本组护理人员培训前的理论平均分为65.72分,培训后为81.79分; 培训前的技能平均分为72.35分,培训后为93.45分。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536例PICC置管患者中,本院门诊维护者278例,医联体维护者63例,当地医院维护者195例(未纳入随访)。对本院门诊维护组和医联体维护组的PICC带管患者进行结果同质化评价,比较2组维护依从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本院门诊维护组的维护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与医联体维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定期维护依从 并发症
    静脉炎 导管相关血栓 堵管 穿刺点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断管
    本院门诊维护组 278 276(99.28) 10(3.60) 4(1.44) 3(1.08) 8(2.88) 0 0
    医联体维护组 63 62(98.41) 3(4.76) 2(3.17) 1(1.59) 2(3.17) 0 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医联体维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63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8例、满意4例、一般1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高达98.41%(62/63)。

    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维护依从性[9]。陈玉等[10]对门诊526例PICC置管患者的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进行调查,发现依从性好(每周维护1次)者311例,占比仅为59.13%, 分析原因后发现首要原因为来院便利程度不足。本研究发现,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后,患者维护依从性高达98.41%, 明显高于相关研究[10]的调查数据。分析原因,建立维护网络后,患者可直接至医联体单位进行每周1次的PICC维护,患者觉得维护较以前便利且维护质量并未下降,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维护依从性。

    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很多患者置管前即担忧出院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对置管犹豫不决。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于置管前帮助联系医联体维护护士,解除了患者的心理担忧,使其愿意配合置管; 患者出院时,病房护士再次联系医联体护士,预约患者出院后维护时间,做好对接工作; 患者至医联体维护时,便利的交通、熟悉的环境和语言、及时无等待的服务以及同质化的维护质量,均可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这与戚晓梅等[11]研究结果一致。

    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能降低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2016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指南[12]指出,血管通路装置的置入和/或维护、监测等工作只能分配给具有输液治疗教育背景、接受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个人和/或团队。PICC导管维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基层医院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均为高年资护士,具备基本的消毒意识和慎独精神,在培训前也基本接触过PICC导管[13], 本次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其导管维护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与考核后,护理人员可掌握相应技术,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维护,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PICC维护观察记录本的记录,可使患者住院导管维护与出院导管维护无缝隙对接[14], 有效维持患者的维护依从性,规范维护频次,从而减少由延期维护造成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基于医联体的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能够为PICC带管出院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且符合当前分级诊疗的需求[15], 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掌握专科知识,有利于基层医院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能真正为患者带来便利,大大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表  1   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定期维护依从 并发症
    静脉炎 导管相关血栓 堵管 穿刺点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断管
    本院门诊维护组 278 276(99.28) 10(3.60) 4(1.44) 3(1.08) 8(2.88) 0 0
    医联体维护组 63 62(98.41) 3(4.76) 2(3.17) 1(1.59) 2(3.17) 0 0
    下载: 导出CSV
  • [1] 卫生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 等.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J]. 中国卫生, 2010, 21(12): 1057-10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YA201012000.htm
    [2] 王艳, 王加凤, 胡娅莉, 等. 医联体背景下半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的探索及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3): 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6.23.041
    [3] 陈梦云, 蔡莹莹. 医联体内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同质化培训[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 17(4): 333-338.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0.04.012
    [4] 刘英慧, 高颖, 王晓青. 院内资质认证在PICC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7): 127-129. 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20.17.045
    [5] 凌瑛, 应燕萍, 陈莹莹, 等. 基于区域协同护理的PICC维护网络体系构建与实施[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19(5): 652-65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9.05.003
    [6] 沈丽娟, 董利英, 韩慧, 等. 医院社区一体化PICC维护技术推广网络的构建与实施[J]. 医院管理论坛, 2019, 36(1): 75-77. doi: 10.3969/j.issn.1671-9069.2019.01.025
    [7] 杨靖华, 曹岳蓉, 马晓峰, 等. 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在医联体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1): 122-124.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8.21.050
    [8] 李芃, 张华甫, 郑瑞双, 等. 静脉通路护理门诊患者PICC维护体验及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0): 957-9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SJX201910027.htm
    [9] 周娟, 孙艳. 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在医联体内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实践[J]. 现代医学, 2016, 44(11): 1627-163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YX201611035.htm
    [10] 陈玉, 卓慧, 郑永红. 影响PICC置管患者门诊导管维护依从性的风险因素及风险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18): 46-4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CY201918020.htm
    [11] 戚晓梅, 任国琴, 赵世娣. 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医联体"三段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术的推广模式与效果[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 38(1): 120-1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YSB201801021.htm
    [12]

    Infusion Nurses Society.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 J Infus Nurs, 2016, 39(1s): 44-88.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resolve/reference/PMED?id=16429002

    [13] 黄琼珊, 蔡莹莹, 陈梦云, 等. 医联体内护士PICC维护知识掌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 2020, 19(8): 1-6. doi: 10.3969/j.issn.1671-8283.2020.08.001
    [14] 刘琳, 刘敏, 唐文凤, 等. 有关PICC延续护理手册内容的质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6, 30(4): 1238-12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HZ201610027.htm
    [15] 夏平英, 周剑英, 戴诊娟, 等. 三医联动下PICC维护网的构建与实践[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5): 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5.056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叶瑜. 信息化管理平台下同质化模式对结直肠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4(24): 92-96 . 百度学术
    2. 林杜娟,陈雄英,戴柳青,谭金仪. 基于循证护理模式的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妇儿健康导刊. 2023(24): 133-13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4
  • HTML全文浏览量:  178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9-27
  • 发布日期:  2021-08-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