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老年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常规头颅CT及磁共振(MRI)很难将病灶和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准确地显示出来,同时也很难将白质数受损的范围准确地显示出来.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DTT)、扩散张量成像(DTI)属于无创性成像技术,能够在活体将脑白质纤维束显示出来,并将白质纤维形态结构受到脑内病变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直观地显示出来[2].本研究探讨DTI和DTT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关键词:
- 老年人 /
- 脑卒中 /
- 偏瘫 /
- 弥散张量成像 /
-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
-
期刊类型引用(5)
1. 刘远高, 李昌松, 付哲祥, 李玉辉, 李杰平. 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型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磁共振DTI图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113-117 . 百度学术
2. 李坚玲, 孔建宜.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有效率、病死率与伤残率的影响.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8): 160-162 . 百度学术
3. 李天光.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神经纤维束示踪技术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1): 115-116 . 百度学术
4. 张月潇. 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价值分析. 当代医学. 2019(29): 96-98 . 百度学术
5. 王臣, 董影. 磁共振弥散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评估价值分析. 重庆医学. 2019(24): 4190-419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5
- HTML全文浏览量: 20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5